人間通訊社

2025年09月29日 星期一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心靈補給 > 佛學講座> 極樂寺佛學講座 六祖壇經微妙義

佛學講座

字級

極樂寺佛學講座 六祖壇經微妙義

【人間社 吳麗珠 基隆報導】 2024-07-01
佛光山極樂寺「共生與共榮」系列佛學講座,於6月29禮請《人間福報》社長妙熙法師主講「六祖壇經微妙義」,分享其深入研讀壇經的因緣及經典各品的內涵法義,現場逾300位佛光人聆聽法益。

妙熙法師首先提到自己與禪宗深厚的因緣,尤其《六祖壇經》更是影響其思惟與修行至深且鉅的一部經典,因此深入研究此經及相關的禪宗典籍,介紹大家閱讀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的《星雲大師全集‧六祖壇經講話》。

法師接著說明禪宗的傳承,始自佛陀在靈山拈花微笑,與大迦葉只意會不言傳的開啟禪法傳承;接著由達摩祖師東傳至中國成為初祖,歷經5代傳至六祖惠能大師,以衣鉢代代相傳至今,星雲大師就是禪宗下的臨濟宗第48代。

由各祖的開悟偈能了解禪宗心法,例如達摩祖師的「一花開五葉,結果自然成」果然傳了五代至六祖;又提及二祖慧可、三祖僧燦因避法難而在安徽山上修行;四祖道信時期較安定已有寺院;五祖弘忍期間禪法已盛行。

妙熙法師述及,因緣際會下也曾參訪二祖、三祖修行的洞穴,並於石座上打坐,心靈即刻沉澱且感觸深刻,因而發出如磐石般堅定不移的大願,即生生世世都要明心見性。「當時短短的10分鐘,卻影響自己一生的修行目標」。

接著逐一介紹《壇經》各品的內容法義及特色,「行由品」是六祖自述身世,以及求法、得法,乃至弘法的歷程。妙熙法師表示,當惠能初見五祖求法時,竟語出驚人的說:我是來做佛的;又說:人有南北之分,佛無南北之分。鏗鏘有力之語,驚動禪宗界。

當時五祖肯定惠能在寺院舂米苦行8個月而讚道:果真是來做佛的人。後因惠能做偈「菩提本無樹、明鏡亦非台、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」。五祖為其講述《金剛經》: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。」當下頓悟,因而傳授衣鉢給惠能而成為六祖。

「般若品」記述六祖應韋刺史的請益,在大梵寺為大眾開演摩訶般若波羅蜜法義,其中「若識得自性般若,即是見性成佛」;以及「佛法在世間,不離世間覺;離世求菩提,恰如覓兔角。」等名言,將禪的價值、意義發揮得非常透澈,是 《壇經》最重要的一品。

在「疑問品」中,六祖為韋刺史解釋,為何達摩祖師說梁武帝造寺度僧、布施設齋都是了無功德,因為那些都是修福而非功德;以及念佛往西方的疑問,並以〈無相頌〉揭示在家修行法。

「定慧品」則是說明「定」與「慧」體用不二的法義。《壇經》的修行法門是以定慧為本,而定慧是一體的,定是慧體,慧是定用,即慧之時,定在慧;即定之時,慧在定;以及此修行法門是以無念為宗,無相為體,無住為本。

「頓漸品」是六祖為神秀的門人志誠禪師開示「南能北秀」二人所教示戒定慧的差異。因主要在敘說「法無頓漸,人有利鈍」,故名頓漸。「付囑品」是六祖大師臨涅槃時,教導弟子如何舉用三科三十六對來說法,才不致失卻頓門禪宗的宗旨,並記述六祖遷化前後的經過情形。

三科36對例如:有無、邪正、色空、煩惱菩提、生滅、捨慳、生滅、聖凡等二道相因,生中道義,一問一對就不失道理。妙熙法師表示,星雲大師也常以此法回應政治人物的求法。
12345678910第1 / 205頁
追蹤我們